top of page

什麼是宣教?為什麼要宣教?宣教跟我有什麼關係?

  • 作家相片: All Nations
    All Nations
  • 2024年9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8 分鐘

已更新:2月19日


身為耶穌的跟隨者,我們背負著一項重大的使命。在耶穌升天前,祂對門徒說:


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們的,都教訓他們遵守,我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-馬太福音 28:19-20

耶穌說:「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。


這是耶穌給每一個人的使命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做宣教。


要到地球儀上的國家使人做耶穌的門徒


什麼是宣教?


廣義的來說,宣教就是向未信者傳福音,使人認識耶穌;狹義定義是,向不同語言、文化、地域的人傳講耶穌的福音。


Radical 事工創始人-大衛 • 普拉特牧師 (David Platt) 牧師又更精確的定義了宣教士:「宣教士是聖靈分別出來的耶穌的門徒,並由教會差派出去,跨越地理、文化和/或語言的障礙。作為宣教團隊的一員,宣教士致力於建造門徒、植堂,目的是要將福音傳到未得之民與未得之地當中。


​​“A missionary is a disciple of Jesus set apart by the Holy Spirit, sent out from the church to cross geographic, cultural, and/or linguistic barriers as part of a missionary team focused on making disciples and planting a church (or churches) with the goal of spreading the gospel among unreached peoples and places.” ––– Pastor David Platt, Director of Radical.

向不同文化的人傳講耶穌的福音


為什麼要宣教?


馬太福音28:19,耶穌說:「所以,你們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」。每個基督徒都應當傳福音,然而有一群人,特別受到呼召、差遣要去到另一個地方要去傳講耶穌的福音。


可能有些人會問,自己身邊已經那麼多未信者等著聽到福音,為什麼還要去別的國家,甚至是很危險的國家?在台灣,已經有許多教會,然而現在還是有很多國家、少數民族未曾聽見過福音。每個人一生都需要至少聽見過一次福音。

我們今天能在這裡,不就是因為當初有人向我們傳了福音嗎?再想想400年前,不就是因為許多外國宣教士願意放棄原本家鄉舒適的生活,把福音帶來台灣,我們才能聽見福音嗎?


「然而,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?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?沒有傳道的,怎能聽見呢? 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?如經上所記:『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!』 」 —— 羅馬書 10:14-15

去到封閉、福音受限制的地區當中傳講耶穌


我可以成為宣教士嗎?


有些人會問,我可以成為宣教士嗎 [1] 想成為宣教士,需要滿足三個要求:


  1. 呼召

    每個人都需要參與「宣教事」,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受呼召要成為「宣教士」。


  2. 愛耶穌

    因著愛耶穌的緣故,所以你願意犧牲原本的舒適生活,去到另一個地方傳福音,也將祂的愛傳遞下去。


  3. 傳福音

    出去到另一個地方不是只是為了服事,或做些善行。成為宣教士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傳福音,去跟人們分享耶穌的故事,以及祂所帶來的好消息。


因此只要神呼召你去,而你也因著愛耶穌願意去到另一個地方傳福音,那麼你就達成最低門檻了!


當然想當宣教士,也不是說去就去,其過程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克服,像是,簽證、語言、文化、財務、家庭責任...等。


我們也需要受訓練、裝備,不管是靈裡的預備,或是實際上到當地如何適應環境、如何開始與當地居民切入福音...等,這些事情都需要好好預備。


我可以成為宣教士嗎?

如何預備自己成為宣教士?

想成為宣教士,我們可以如何實際預備,以幫助我們到禾場不至於手忙腳亂呢?以下有5件事,是我們可以在出去宣教前,預備階段可以開始操練的。


  1. 健康的身體


    我們都知道健康是最重要的。如果失去了健康,那麼我們的行動力、體力、精力就會受限制。如果想要在禾場上好好的、用盡全力為主作工,那麼健康的身體是必需的


    要保持身體的健康,不外乎就是飲食營養均衡、安排時間固定運動、充足睡眠...等。這些都是老生常談,即便沒有要做宣教士的人都知道,身為準宣教士的大家,是否更應該好好照顧我們的身體-神的殿呢


    宣教士健身、運動,保持身體健康


  2. 健康的心靈 (團隊關係)


    根據統計,宣教士離開禾場第一名的原因是與人的關係  [2]。因為意見不同、做事方式不一樣、大家都有自己的眉角,而導致退出禾場,甚至是信仰。神召聚每個不同的個體來完成大使命,也因著這些不同,而讓神的整個計畫更加獨特、美麗。


    去到禾場,不管是面對新環境的適應挑戰,又或是與團隊的溝通、合作,我們都需要以一個健康的眼光、神的心意,以及謙卑的態度來看待,不要輕易落入苦毒、抱怨的思想。在禾場團隊中,會有很多時候需要與人溝通、共事,要避免玻璃心,持續以健康、正面的態度看待與回應。(即便是玻璃心,也要鍛鍊一顆 \\強化玻璃般的心//。)在出去之前,需要好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、思想方式,先有一個健康的心靈,才能建立一個健康的團隊。


    保持健康心靈,建造健康的宣教團隊


  3. 募款


    大部分的宣教士會需要自己募款,以支持自己在宣教當地的生活。當然有些人在當地工作的話,就不一定需要自己募款。然而,我們都知道,日常上班的我們其實很難全心全力專注在傳福音上,更別說是植堂了。宣教士投資自己所有的時間與人建立關係、傳福音、服事。要如果要工作,其實很難有效率的結出果子。


    在進到禾場之前,準宣教士可以預備募款信、與人建立關係,讓其他弟兄姊妹了解你的異象、計畫。讓大家知道可以如何支持你的宣教旅程,不論是透過代禱或是金錢的支持,包含當你人在異地,家鄉的弟兄姊妹可以幫助你在家鄉的哪些事...等。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宣教事,即便不是人人都要做宣教士。


    宣教士為了在禾場上的生活費募款


  4. 保持學習的態度


    到了禾場,在新的環境有許多事情需要重新學習。要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,並且嘗試融入。想要更接近當地人,把福音帶到他們當中,就不能故步自封。


    在出發的預備階段,開始調研當地的生活方式、宗教信仰、做事習慣...等,培養自己的好奇心,甚至是開始學一些當地的語言。納爾遜 • 曼德拉 (Nelson Mandela) 說:「若你用某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他交談,那麼內容在他的腦子裡;但如果你用屬於他的語言和他溝通,他會銘記在心」。或是不是每個人對於學習新語言都有興趣,也不是每個人都擅長。但如果我們可以對於他們的生活多那麼一點好奇,並嘗試融入,這無疑對於福音的切入是一個突破。


    宣教士保持學習開放的態度,入境隨俗


  5. 裝備課程


    進到禾場之前,上些宣教相關的裝備課程對宣教士本身會有很大的助益。才至於赤裸裸地進到宣教禾場,什麼裝備、武器都沒有。透過課程了解如何開始傳福音/植堂、植堂宣教時可能會遇到的困境、出發前如何預備、如何募款...等。甚至在這期間,持續尋求神的心意,以及祂要帶領你的方向。


    宣教前的裝備課程


裝備課程


要成為宣教士,建議一定要是先接受過訓練,如此一來真正到了禾場才不至於手忙亂。All Nations 萬國差訓中心開辦許多宣教相關訓練課程,能讓宣教零經驗的弟兄姊妹開始入門。


除了入門課程之外,也有提供給預備要進入禾場的宣教士的實作課程,藉由這些課程帶領大家一同看見神對於福音傳遍萬國的心意,以及成為宣教動員的一份子。


Momentum Yes


Momentum Yes 適合對宣教還不熟悉的學員。此課程藉由一系列影片和問題討論,帶領學員看見上帝在世界各地的工作,並鼓勵大家找到自己在神故事中的角色!


福音出擊-實戰訓練


福音出擊課程將提供學員傳福音的秘訣,並帶領學員實機操作課程中所教導的傳福音工具。讓傳福音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,能夠自然而然地將福音分享給身邊的人。


教會植堂經驗 CPx


教會植堂經驗 CPx (Church Planting Experience)教導學員如何在異地開始傳福音、建造門徒、植堂。除此之外,也會教導學員如何預備適應當地文化。在正式進入到禾場成為宣教士之後,All Nations 也會定期輔導、關懷宣教士,與他們一起面對他們所面臨的困境,並且協助他們。


透過裝備課程,學習如何宣教及傳福音


我一定要當宣教士嗎?


雖然耶穌要我們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,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受呼召要成為宣教士。神給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呼召、特質、資源,而這些都可以成為完成祂大計畫的一部分。


即便沒有受呼召要出去,但我們還是可以成為在禾場前線宣教士的支援。我們可以為他們做...


  1. 時常為他們禱告

    禱告是基督徒最強大的武器。


    藉由禱告,我們可以剛強宣教士的靈魂體。我們也可以為著他們所遇到的難處、所處的國家情勢禱告,特別是在較危險的國家,甚至是福音受到逼迫的過家,我們可以禱告神超自然的保護、遮蓋他們免於仇敵的攻擊。


時常為宣教士禱告

  1. 代替他們去探訪、關心他們的父母 

    對於宣教士而言,要離開家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,對於華人文化更是不容易。可能會顧慮父母的身體健康,想要陪伴他們。


    留在家鄉的我們可以代替他們去探訪、關心、幫助宣教士的家人[3]。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繼續在禾場前線衝鋒陷陣。


代替宣教士探望、照顧他們的父母

  1. 寄送關懷包裹、卡片


    時不時寄些家鄉味的食物、物資,或是其他小禮物,甚至只是一張小卡片,都可以帶給宣教士大大的溫暖,讓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被遺忘,家鄉的弟兄姊妹也在支持著他們。


寄送關懷包裹、卡片鼓勵宣教士

  1. 金錢支持


    用金錢支持他們所需的生活開銷大部分的宣教士到了禾場,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學習當地語言、文化、禱告、與當地人建立關係、傳福音,不一定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。


    我們可以藉由金錢的奉獻,不管是一次性奉獻,或是每個月固定的奉獻來支持他們的生活所需,幫助他們能更專注推進神國事工,而我們沒有出去宣教的人,也可以藉此參與在神國的大計畫裡!


以金錢奉獻給宣教士

每一個出去的宣教士就像即將深入一個未知的地底洞穴,他們身上綁著繩子,需要有我們後面的弟兄姊妹拉著不讓他們掉下去,隨時成為他們的幫助。即便我們沒有要成為宣教士,但我們也可以做「宣教事」,而我們透過參與在宣教士的生活和事工,一起在神偉大的計畫中參與有份。


宣教士下去懸崖,我們要拉住他們的繩索


結語


不管是要出去成為宣教士,還是藉由自己的才能參與在「宣教事」,我們都參與在神的大計畫當中。每一個出去的宣教士背後需要一群人托住他們,用禱告、物資、關懷、金錢...等來支持他們。


All Nations 創辦人 Floyd MacClung 離世前曾問:「Will you finish the race [3] (你願意完成這賽程嗎?)


這是對每一個基督徒發出的邀請,我們願不願意完成過去所有為宣教付出一己之力的人們的未竟之業?神不靠我們也能完成祂的計畫,但祂更期待你我與他一起完成他的計畫!


All Nations 創辦人 Floyd MacClung 離世前曾問:「Will you finish the race」


外部參考連結:

[1] How to Become a Missionary

[2] The number one reason missionaries leave the field

[3] Caring for Parents of Missionaries

[4] “Let Me Sit So That You Can Be Tall.” — A Tribute to Floyd McClung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